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介绍

  • 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

    <正>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被确立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为18ZDA015,资助经费总额80万元。2019年3月30日,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吉林大学召开。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专家组组长、南开大学杰出教授王南湜教授,副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9年03期 v.59;No.273 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本刊特稿

  •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摩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刘金全;范拓源;刘子玉;

    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进入崭新阶段。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愈加顺畅,金融市场风险的约束也逐渐降低,但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最终会促进经济稳定还是会诱发更大的经济波动仍待进一步检验。有鉴于此,将金融摩擦约束纳入理论框架,分析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实际调控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我国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风险监管成本偏高并通过利率渠道转嫁给企业,从而导致风险溢价增加。第二,利率市场化能够提升利率渠道的传导效率,从而能够有效抑制金融风险。第三,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控效果逐渐减弱,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已进入"微波化"阶段。因此,货币当局应当继续疏通利率渠道,发挥利率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9年03期 v.59;No.273 6-1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11 ]

财经前沿

  • 市场导向、战略柔性与新企业成长: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

    姚梅芳;黄一丛;董保宝;

    基于组织双元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双元创新为切入点,研究动态环境下双元创新在解决新创企业成长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双元创新作为企业的动态能力,其形成是多种不同类型的前因变量(基础能力和行为)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67份高科技新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市场导向和战略柔性通过增补和互补作用的发挥,有效促进了双元创新能力的形成,发掘了双元创新在市场导向和战略柔性交互与新企业成长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

    2019年03期 v.59;No.273 18-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359 ]
  • 行业生态系统视角下企业履责效率提升机制研究

    许正良;李哲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单个企业组织为主体进行的社会责任研究已经难以解决一些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行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重新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影响企业履责效率的三点因素:中庸思想、信息失衡和道德失范。为此,可以从动力驱动、沟通互动和约束激励三方面提升企业履责效率,为实现企业间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提供保障。

    2019年03期 v.59;No.273 30-3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9 ]
  •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的P2P网络借贷标的信用风险因子研究

    马春文;赵慧;李琪;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重要的模式之一。当前,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迅速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P2P网络借贷标的信用风险因子的识别和计量问题具有特殊性,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以人人贷平台标的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森林分类(RFC)模型对P2P网络借贷标的信用风险因子的研究表明:首次借款标的信用风险因子主要包括借款标的特征、借款人基本信息、借款人财务状况、借款人信用认证、借款人和投资人非历史信用行为。首次借款标的信用风险必须综合借款标的、借款人和投资人等多维信息进行识别。

    2019年03期 v.59;No.273 39-48+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03 ]
  • “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杜婕;张墨竹;

    选取"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方面数据,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金融发展之间的互促互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金融发展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成效,绿色金融则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仍面临种种阻碍: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多种潜在风险并存、国际环境复杂、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尚不完善等因素,其将面临一段复杂多变的成长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金融发展需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风险体系和绿色金融国际化标准;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双边、多边国际生态环境合作方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2019年03期 v.59;No.273 49-6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83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机遇与对策

    王品飞;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关注,为世界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流通存在着诸多机遇,为此,应提出切实的实施路径,制定可行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实施新兴市场多元化及自由贸易区战略,倡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突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根据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确定政策保障、运输保障及便利保障等对策,提倡互联网、大数据介入"一带一路"农产品流通,为各国农产品国际化流通提供实时、全方位数据服务。通过上述政策措施,促进各国农产品的流通,实现全球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9年03期 v.59;No.273 62-6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08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专题

  • 法政治学视域下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

    王立峰;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成为理解"法治中国"的一把钥匙。关于党内法规的定性,诸多的理论争议都忽略或屏蔽了它生成的现实场域。在法政治学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制体制与政党制度以及交涉其间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的交融,构成了理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实践场域和理论背景。在"法治中国"语境下,只有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实现了有机衔接与协调一致,才能保障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019年03期 v.59;No.273 70-8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78 ]
  • 论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性及其创造性转化

    魏治勋;汪潇;

    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形式结构完善的党内法规提供规范支撑和主体保障。党内法规自身必须是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则体系,应具有体系结构完善、效力等级与规范形式严格对应、规范逻辑结构清晰、统一明确的基本范畴等特征。在完善党内法规的形式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形式规范性与实质理性相融合的路径,用党内法规承载的实质价值"俘获"形式规范性,从而实现对党内法规中形式规范性的创造性转化。

    2019年03期 v.59;No.273 81-88+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31 ]
  • 党内法规制定主体研究:制度、实践与法理——兼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完善

    周望;

    党内法规制定主体问题是党内法规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基础性问题。认识和理解党内法规制定主体范围和权限,需要实然和应然相结合,在制度规定、实践运行和一般法理的互动调适中加以把握。完善现行党内法规制定主体制度,应当进一步明确党内法规制定主体的范围及其党内法规制定权的行使方式,建立党章解释制度和授权立规制度,明确议事协调机构在党内法规制定中的地位和权限。

    2019年03期 v.59;No.273 89-10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84 ]
  • 党内法规制度实践兴起的政治逻辑

    王若磊;

    近年来,党内法规话语及其制度实践逐渐兴起,这一现象折射了管党治党思路的变化,并能从中窥见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政治逻辑。思路的转变首先体现的是一套政党治理的理论逻辑,包含问题导向、效果主义、运动式推进和政治教育方式四个维度。而党内法规在管党治党中地位的迅速奠定,还存在一系列现实条件,包括党的领导的加强、规则之治的共识、政治自信的提升、选官机制的保障和压力型体制的推动。从根本上讲,党内法规制度实践的特征决定了其运转的政治逻辑,即权威主义、组织力强化、先进性团体以及稳定与发展型的意识形态。党内法规制度实践的兴起,体现了管党治党政治逻辑的变与常,核心是保持不断自我调适的体制弹性,这也是应对未来治理挑战的根本遵循。

    2019年03期 v.59;No.273 101-11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326 ]

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

  • 廉能文化:我国廉政建设研究的新视野

    刘雪华;贺晶晶;

    反腐倡廉的更高目标,不应止步于遏制贪腐之心,而在于使"廉而有为"成为人们的内心自觉和行为导向,廉能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此。廉能文化是在继承了传统廉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廉能文化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的内涵,它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善发展环境上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建设廉能文化,应当构建廉能文化的精神培育路径,完善廉能文化的制度保障路径,丰富廉能文化的传播推广路径。

    2019年03期 v.59;No.273 111-11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4 ]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研究

    李辉;韩东;温馨;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新生代流动人口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有明显的代际差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对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进行描述性分析基础上,从个体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三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对所在城市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其中,本地务工年限、劳动时间、住房性质、本地人是否歧视、对本地话的掌握程度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有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因此,应该从合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时间、采取多种渠道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消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方言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提升,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进程。

    2019年03期 v.59;No.273 119-1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33 ]

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

  • 论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体系建构与路径选择

    刘恒;

    作为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中新的时代性重大课题,对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探讨需要在社会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动态背景下进行,并牢牢把握"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研究对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应认识到法治建设是一个包含价值基础、目标、基石、路径、方案等要素的逻辑严密、体系严谨、宏大的国家建设系统工程。完整的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体系建构应当包含价值体系、关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对国家治理法治化体系中各个具体要素的研究,则必须要以理解当前国家治理现状和治理难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的独特语境和时代背景,在多个路径和多个层面上作综合分析,寻找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2019年03期 v.59;No.273 128-13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1 ]
  • 行政调查程序的法治建构

    宋华琳;

    在行政调查过程中应恪守程序公正,依法对行政调查组织加以合理架构。原则上,在行政调查前,调查人员应事先告知被调查人并表明其身份,通过陈述和申辩程序、听证程序的架构来听取当事人意见。行政调查应秉承职权调查主义的立场,当存在开展事实调查的必要性且存在可调查的事实时,启动事实调查程序并保证证据调查程序的公正性,制作调查记录。行政机关有选择不同行政调查方式的裁量权,但应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当事人侵害程度较低的调查方式。行政调查程序中存在合作行政的空间,可以通过授权或委托的方式,令其他主体实施行政调查,当事人在行政调查程序中应履行协助义务。

    2019年03期 v.59;No.273 139-14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75 ]
  • 论党政合署在行政法中的融入

    王欢;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党政合署(并)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组织形态。党政合署(并)后,其组织形态由于"行政职权"仍然存在,决定了将其纳入行政法调整的必要性。将行政法融入这种组织形态与组织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抵牾。这需要我们对行政主体的认知从组织法意义转变为作用法意义,在此基础上以职权的行政性为抓手,从行政程序和司法技术两个方面寻求党政合署(并)的行政法规制路径。

    2019年03期 v.59;No.273 150-159+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45 ]
  • 行政追偿制度运行障碍及追偿性质反思

    赵静波;邓令;

    加快建设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行政追偿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责任形式,充分利用行政追偿制度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依法行政是必要且可行的。目前我国行政追偿性质的认定已经成为这一制度运行不畅与影响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区分行政追偿与其他责任形式,摆脱内部行为的性质定位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进而探讨行政契约基础上的国家公职关系,构建具有公法上债权请求权性质的行政追偿制度。

    2019年03期 v.59;No.273 160-16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06 ]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当代建构

    穆艳杰;于宜含;

    对自然的无序利用与强制开发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犯下的一个"本体论"错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理论性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本质进行实践性反思,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置于生命共同体的视阈下,寻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解之路。人与自然达成生命共同体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联合,在实践基础上才能达成,而这是以认识与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是以对人自由全面发展本质的实现为前提的,是对自然本体的尊重与正确认识,是人的能动性的理性发挥。实现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属人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然的均衡良性进化,使人与自然在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状态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9年03期 v.59;No.273 170-178+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344 ]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逻辑一致性

    方杲;

    共同体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是具有人类关怀的思想家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人这种"类存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维系人类共生共荣的使命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实践,是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承担此任,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逻辑一致性:生成逻辑的一致性、价值逻辑的一致性和实践逻辑的一致性。

    2019年03期 v.59;No.273 179-186+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34 ]
  • “新酒”不能“旧瓶”装——重思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之旅

    王时中;

    青年马克思从"法哲学"向"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转变,是以突破"法的形而上学"之层层迷雾,追寻"现有之物"的过程。对"私有财产"的批判性考察,才是青年马克思从"法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因。但在"康德—费希特法哲学""历史法学"与"黑格尔法哲学"中,"现有之物"不是被抽象原则所遮蔽,就是被毫无原则地尊崇,或者被思辨辩证法所神秘化。重新梳理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之旅,对于揭示马克思对时代精神的独特把握方式,明确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拓展方向,具有极强的参照意义。

    2019年03期 v.59;No.273 187-194+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1 ]

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 巴金工运小说新论

    张全之;

    巴金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工人运动的内容,其中《雪》和《死去的太阳》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工人罢工,在中国现代工运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篇小说都有现实素材,经过巴金艺术加工以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巴金对无政府革命的想象和期待,带有浓厚的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色彩。巴金写工人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思考知识分子拯救中国的途径,所以在工人运动的背后,始终站立着一位苦苦思索中国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为了探求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入发掘人物心理,巴金在写工人运动的时候,还楔入大量的爱情描写,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019年03期 v.59;No.273 195-20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0 ]
  • “枪一样地复活”——牛汉抗战长诗 《老哥萨克刘果夫》 的白俄叙事

    杨慧;

    牛汉1945年3月问世的叙事长诗《老哥萨克刘果夫》是一个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讨论的重要文本。年未及冠的诗人在这位前白俄哥萨克军官沉沦抑或挺立的命运关口发现了"复活"的可能性,使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淬炼中焕发出强烈的主体精神,由此成功塑造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俄国(白俄)英雄形象。通过考证长诗的写作状况及若干重要的文本细节,可见这一人物的塑造体现了艾青的苦难书写与复活主题以及田间的战斗激情与国际主义精神的深刻影响,勾连着诗人沉痛的流亡体验与鲜活的故乡记忆,寄寓着奔向延安的革命理想和源自俄国文学的悲悯情怀。长诗不仅确立了牛汉早期作品的主题和基调,更是开创了对其诗路历程影响深远的诸多思想与形式要素。追问长诗的建构过程,将有助于探察青年牛汉回应时代召唤以及担当文学使命的路径与方式,进而推进对其诗歌原创性乃至文学与革命关系的思考。

    2019年03期 v.59;No.273 206-218+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6 ]
  •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建立——以《人民日报》朝鲜战争文学文献为样本

    常彬;邵海伦;

    作为"共和国文学"的开篇之作,20世纪50年代中国朝鲜战争文学继承了战争年代的文学传统,以极其有效的举国体制,紧急应对民族生存面临的危机挑战,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形成了第一条庞大的文学生产线以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播体系。作为新中国权威声音的《人民日报》,大量刊载朝鲜战争文学作品,以累积式的文学范例生成共和国文学范式,以同一性取消个体性的文学观念形塑、规约作家创作,与《人民文学》《文艺报》等主流报刊形成体制化的"集团军"效应。同构性前提下作家身份的政治考量与作品刊用的选择性差异,决定其在共和国文学建构中的作用和分量。

    2019年03期 v.59;No.273 219-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38 ]
  • 下载本期数据